李淑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挖掘、宣传和弘扬本地党史资源和红色文化的提案》的建议,我局已收悉。所提建议非常适时、紧迫,现答复如下:
我市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记忆。沙河各地独特的党史资源集中体现了我市在党的百年历史上留下的辉煌业绩,体现了我市党员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战胜千难万险的工作方法,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我们挖掘沙河党史资源、红色文化,把蕴含其中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发扬传承好,赓续红色血脉,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激发全市人民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根据邢台市委办公室、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邢台红色资源挖掘工程的实施方案》(邢办字[2022]20号)的通知要求和沙河市委办公室、沙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沙河红色资源挖掘工程的实施方案》(沙字[2022]19号),我局加大力度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我市水利建设党史资源挖掘情况
峡沟水库修建于1958至1966年竣工,至今供应下游5万余名群众生活用水,灌区覆盖5万余亩土地,对改变下游干旱面貌、促进农业丰收发挥了重大作用。1963年特大洪水期间邢台市4个中型水库、15座中小型水库被洪水冲垮,峡沟水库安然无恙,保护了下游土地和村庄安全。周总理高度评价沙河人民的创造精神,称赞峡沟水库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面旗帜”。东石岭水库于1969至1979年建设,灌区覆盖太行山区和丘陵土地面积547万亩,向4个镇51个村8万名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施工期间42名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记录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沙河人民改造自然,建设沙河的水利工程历史奋斗史。市政协文史委编纂了10万字的专门记述建设石岭水库的文史资料《慨当以慷》;胡运增老师正在挖掘沙河水利先驱建设者故事,以水库、干渠、渡槽、发电厂房、大坝、水库生态环保等为基础,撰写17万字的关于修建沙河石岭水库、峡沟水库、朱庄水库等8个水库、14个渡槽、3个干渠的事迹资料图书《沙河治水春秋》;摄影协会拍摄宣传建设太行渡槽的MV,文化馆李江英撰写了《才华未尽身先去、建功水电励后生》等文字资料多角度多形式立体展示石岭水库和峡沟水库建设时的历史境况,力求全面真实准确,还原当年建设场景、人文情怀和精神风貌。谋划以水利建设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线路,通过红色资源现场教育,游览参观等方式,讲好红色水利故事,传承红色水利基因,弘扬红色水利精神,宣传人民群众治水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成就。深挖党史这精神的富矿,赓续红色血脉。
二、我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沙河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到目前已公布的红色文化资源5处,是我市已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类别为历史建筑和革命烈士墓,其中沙河“抗日县政府旧址”“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队党代会旧址”历史建筑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护完好,并由蝉房村委会负责日常保护,使用现状良好。“范子侠墓”“全呼烈士陵园”“市烈士陵园”均为我市烈士纪念设施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各文物单位保存完好,并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日常维护保养,是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硇村是抗日战争年代曾为八路军、游击队领导人民进行抗战的根据地。村内现存抗日战争时期的县政府机关办公处、沙河县独立营、抗日高级小学等多处革命遗址,还有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德生、杨秀峰等在王硇村居住时的院落。据统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王硇村曾先后有60余人参军参战,现存有刘伯承、邓小平授予的甲等功牌匾。近几年,沙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工作。我局先后多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红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又申报了3处红色文物遗址,并投资修复了2处红色文物遗存,有力保障了我市红色文化资源弘扬传承。
三、文旅融合发展,把地方党史资源和红色文化“挖出来”大力宣传推介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柴关乡发展红色旅游小镇、王硇村发展红色旅游乡村。选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开发价值大的村落,探索“公司+村委会+居民”的开发模式,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休闲农业、民俗文化等融合发展,开发红色教育、生态休闲、乡村度假、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体验型红色旅游小镇和乡村。结合传统节日等特殊时间节点推出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以红色资源为创意点开发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把党史元素与沙河本地特色文化结合起来,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再现革命历史场景、重温红色故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创新红色文化展陈方式。统一宣传推介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类型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红色展示的数字化、信息化,如利用全息投影、VR、裸眼3D、动漫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展示手段,结合场景体验、情景模拟、影视展演等推动红色文化活态化、场景化。构建由专职讲解员、志愿者、亲历者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多元化讲解队伍,引入快板、歌曲等形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沙河革命史、红色人物、红色文学作品等,开发红色故事、红色影视作品、红色动漫等,创造多维度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体验式”教育。
针对我市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且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问题,市文广体旅局将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力度。把红色景点与自然风景融合开发发展,把散落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民俗文化体验地、自然风景所在地等串联起来,设计符合我市特色的主题形象与宣传口号,开发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与文化融合、业态与区域融合,积极培育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做大我市红色旅游市场。
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建议由市委宣传部和政协牵头,党史办、水务局和文广体旅局深入挖掘历史资料。收集资料,利用珍贵的历史图片、严谨的史料纪实,典型的英雄人物、感人的建设故事,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全方位收集整理党领导沙河人民取得的水利工程历史成就。二是讲好红色历史故事。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以峡沟水库、东石岭水库为代表的沙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以及水库建设中孕育出来的沙河精神。三是开展深度访谈活动。对水利工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民工、民技工代表或者他们的家人、水库受益村代表等,策划开展深度访谈系列活动,激励沙河人民铭记历史、饮水思源、怀念感恩、继往开来。深入发掘红色资源,进一步保护传承。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健康发展。加大红色文物遗址的修缮维护,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遗址的历史品位。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活动,扩大我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
感谢您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建议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市水利建设的状况和红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对推进我市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有较强的针对性。衷心希望得到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真诚欢迎对我市党史资源和红色文化传承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2021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