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部门工作

沙河市人社局培训就业工作走进“精准化”时代

发布时间:2018-04-26    来源:人社局     打印

3月21日一早,柴关乡柴关村村民王巧英在家里催促孩子吃完早饭后,急急忙忙了把孩子送到学校,转头便朝不远的村委会走去。村委会会议室已有十多个村民坐了下来,外面还有三五个人在笑着聊着什么。会议室墙上“沙河市人社局2018年柴关育婴师培训班”几个大字格外显眼。原来,今天村里举办的育婴师培训班开班,六十余名女性农村劳动力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二十五天的育婴师专业培训。

这是今年以来人社局在柴关村组织的第二期培训班,1月16日,电子商务培训班在柴关小学开班。同时,也是人社局今年以来组织的第9期职业技能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省“双创双服”安排部署,沙河市人社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思路,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就业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岗位信息进家门,招聘活动全覆盖。

招聘活动在是促进各类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人社局充分利用双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和农闲时间,紧急围绕“就业援助,真情相助,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促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助力增收脱贫”两个主题,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两项公共就业专项活动,加大岗位信息征集力度,增加招聘活动组织频次,扩展招聘活动覆盖面积,以大型综合性人力资源洽谈会为引领,乡镇专场招聘会为重点,强化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成效显著。

今年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6场,参加招聘企业近200家,征集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次,实现招聘活动乡镇(街道)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赶上人才大集,乐享就业岗位大餐。

二、劳务合作出亮点,娘家送嫁入津门。

长期以来,以矿产采掘为重要产业的沙河市是一个劳务输入大县,人们的故土思想很浓厚,外出务工人员很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化产能工作的深入,外出务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去年以来,人社局积极与京津企业开展劳务合作,为各类劳动者搭建外出务工平台。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人社局派专人到京津企业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生产状况、工资待遇等用工情况。与天津澳丽雅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签署为期三年的劳务合作协议,搭建了京津劳务合作基地。

经过精心宣传和组织,3月4日,沙河市人社局在人力资源市场举行赴天津务工人员欢送仪式。人社局和合作企业租赁了旅游大巴,55名农村劳动力踏上了赴天津务工之路。

三、特色培训好处多,增强本领好就业。

按照“因村制宜、因类施策、因户施法”的工作原则,人社局紧密结合乡镇和村的特点,实施就业培训工程,强化各类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及早就业致富。

柴关乡地处山区,当地劳动力普遍缺少技术,当地出产老粗布、核桃等土特产,人社局量身定制了电子商务培训班;綦村镇西九家村,周边有两家较大的肉鸭、蛋鸡养殖基地,村中养殖户也较多,人社局积极联系畜牧专家,组织了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治培训班;蝉房乡是远近闻名的板栗之乡,苹果种植也颇有规模,人社局根据产业特点和劳动者意愿积极协调林果种植培训班。

借沙河市承办邢台市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契机,人社局先后组织了导游员培训班和酒店管理培训班,助力全市旅发大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为提升各类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建好平台沉业务,足不出村把事办。

为推进人社业务重心下移,服务关口前移,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便民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人社局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2016年,全市13个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全部通过省标准化验收,2017年开始着力打造村级平台建设,首批48个工作场所、标识标牌、制度职责、设施设备统一完备,有鲜明人社特色的村级平台亮相。通过人员配备和业务流程规范,今年开始,村民足不出村便可办理包括政策咨询、求职登记、社保认证等20余项人社业务。

今年以来,人社局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6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班9期,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人,城镇新增就业1600人,京津地区劳务输出173人,职业技能培训6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