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部门工作

抗击疫情,挽救生命--120急救中心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2-11    来源:卫生健康局     打印

“您好,这里是沙河市中医院急救中心120……”

“您好,120为您服务……”

“您好,我是120,请给出您的具体位置……”

120急救站每一天的日常工作都紧张忙碌却有条不紊,三部120急救电话24小时畅通,六辆救护车随时准备出征。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时刻都在跟时间赛跑,每秒都在与病魔较量,每抢先一步便增加一份生的希望。无论病魔还是事故,总是无声无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全身心的与之斗争。





在这里工作的20位医护人员早已习惯了每天的紧张工作,精神总是紧紧绷着。随着120电话的骤然响起、救护车呜哇的鸣笛声,可能是头破血流、骨骼折损的重度创伤患者,也可能是昏迷不醒、呕吐及大小便失禁的急危重症病人……每一天都像是电影中的片段,恍惚而又真实,没有时间去惧怕,没有时间去哀叹,只恨时间太短,精力有限。

在这里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20名医护人员三班倒,上完主班就是副班,手机常开、副班待岗,是我们120一家人的约定。







疫情就是战斗令。疫情发生后,我们担负起了疑似发热病人的转运工作,需要我们将疑似发热病人分别运送到指定医院或者隔离点,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斗中我们是第一道防线。不讲条件,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坚决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决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的共识。疫情重大,但我们的战斗意志力更强。面对病毒肆虐,谁都知道穿上防护服意味着什么,120医护人员非但不惧怕,不退缩,而且争着冲锋战斗到第一线。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役打响以来,杨义奎主任不顾身体的疲倦,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困了也是眯会,家中有事儿,想让他回去看看,他一句“我这走不开”,就把自家的事儿排在了工作的后面。工作间隙,杨主任就带领全科的医护人员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发挥中医药在防控疫情中的优势,我们已经从国家颁发的治疗方案第一版学到了第五板。

石建苏护士长也带领护士们认真学习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消毒规范,日日讲、班班说、让每一位护士都认清楚,既要有效做好转运疑似病人工作,也要做好自我防护。




电话就是冲锋号。医务人员整装待发,救护车随时待命。每一次电话响起,我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做好每一次接诊转运任务。为了斩断传染源,城市封锁,乡村封道。村子中的车辆出不来,每一个发热病人都需要救护车去接,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毫不犹豫,没有抱怨。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的响,急救车派出了一辆又一辆,两三辆救护车同时出发已经成为了工作常态。既要完成医疗保健工作,更要完成新冠疫情防控任务;四辆救护车24小时无间隙运转,20名医务人员每天忙到中午二三点还没吃上饭,一天转运了七八车次发热病人,到水磨头、小汗坡等偏远地区出诊已成为我们的工作常态。每次出诊,都要穿上防护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冲锋在防控疫情最前沿。每一辆转运车用完之后都要经过擦拭、消毒、紫外线照射。




非常时期的夜间预检分诊,更是需要加倍的小心,严密鉴别排查,既不能放过一个可疑发热患者,同时还要认真给患者及家属讲解防护知识,在大家昼起夜息的时候有多少个医护人员一夜未眠,我们每个人都练就了躺倒能睡,起来能战的本领。

1月28日,是大年初四,轮到护士王品奕出诊,交接班的时候,护士长发现她面色发黄,捂着肚子,询问她怎么回事,可是她却轻描淡写说,肚子凉了有点疼,一会儿就好了,可以上班的。主任一查体,竟然是急性阑尾炎,白细胞15000x10*9/L,于是下令让她点滴治疗,休息一周。可是工作岗位必须保证,马上调度副班的周凯娜护士来顶班,凯娜刚刚夜班回去,并且家中还有个一岁多的孩子,可是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火速上岗。一上又是一个昼夜,到第二天早上交班时才知道,凯娜患有急性泌尿系感染,竟然连轴转没休息,喝了一夜水,还挂了瓶点滴。这是一个身体瘦小的女孩,看着让人心疼,可是她却再三说自己没事儿,多喝点水就好了,现在正缺人。知道这种情况后,原本有一周病假的王品奕只休了三天就跑回了岗位,说自己病好了。

岳晓晨是科室中最小的护士,她主动请缨,要求去隔离点。我们都知道隔离点的危险系数有多大,她的理由却是“让我去吧,我没孩子。”这还真是个孩子啊,不过才二十一岁。隔离服的穿脱让她看了一遍又一遍,流程演练了无数次。她在那儿连续战斗了48小时,顺利的完成了隔离观察任务,却拒绝休息,又投入到了120急诊急救工作中。

120,一个担负特殊使命的服务群体,无怨无悔,本着奉献自己服务群众的初心和使命,发扬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舍小家为大家,全力投入打赢新冠疫情决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