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机构:明确负责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设置能源资源管理岗位。
管理制度:制定节约能源资源实施方案,并明确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制定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定额管理、节能、节水、生活垃圾分类、绿色消费以及用能设备节能操作规程等节约能源资源的管理制度。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实行能源资源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建立能源资源计量器具台账。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定期报送、分析和公示能源资源消费情况。
行为节约:推进自动化、无纸化办公,推行纸张双面打印并建立打印纸采购使用台账,在室内设置空调控制标识,会议室执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的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实现高效照明光源。使用节水型器具,采取有效节水管理措施。
绿色采购: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
绿色出行:鼓励干部职工践行“135”等低碳出行方式。
源头减量:采取节约粮食等源头减量措施,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专门准备玻璃杯供单位召开会议使用。
分类投放:按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合理配置垃圾分类容器设施,垃圾集中投放点张贴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干部职工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宣传实践: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实践活动,张贴设备节电、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空调温度设定、垃圾分类投放等提醒标识。
教育培训:将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定期举办面向干部职工的节能低碳等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讲座、岗位培训等教育培训活动。